香檳是個地名,位於法國東北部,從巴黎往東邊開,兩個多小時可以到。香檳酒就是產在香檳這個地方的葡萄酒,絕大多數是氣泡酒,也有少量無氣泡酒。
內容目錄
一切都是意外
最早最早,好幾百年以前的香檳是「意外型微氣泡酒」。釀酒師打算釀的其實是無氣泡酒,秋天葡萄採收、釀造,入冬一切正常,春天來臨氣溫上升,酵母死灰復燃,重啟釀造,釀造過程中產生的二氧化碳在瓶子裡冒起了氣泡。這些氣泡讓釀酒師很頭痛,因為他們認為含有氣泡的香檳是失敗品,不過,英吉利海峽彼岸的消費者可不這麼認為,這種微氣泡香檳在英國大受歡迎。
後來發展出瓶中加入糖跟酵母混合液(liqueur de tirage)進行二釀的手法,比起春天死灰復燃的弱弱的酵母,這種額外添加的混合液會產生比較大量且飽滿的氣泡,香檳也就從微氣泡酒(fizzy)變成了正宗氣泡酒(fully sparkling)。氣泡量大表示瓶子裡的氣壓也大,如果還是使用本來的玻璃瓶,壓力會從裡面衝破瓶子,發生慘劇,所以後來也改用比較厚重的玻璃瓶來裝香檳酒。如果把家裡喝光的香檳酒瓶和無氣泡酒瓶拿去秤一秤,你會發現輕重有別。
酒標寫什麼?
從一瓶香檳酒標上面的資訊,可以判斷這瓶香檳是怎樣的風格。
- 無年份(Non Vintage,簡稱NV):由多個年份的基酒混合之後二釀而成(香檳釀法請看〈香檳法/傳統法氣泡酒怎麼釀?〉),有些年份可能因為天候差葡萄產量過低,酒量不足,多個年份混合可解決這種問題
- 年份(Vintage):由單一年份基酒二釀而成,通常只在最佳年份生產
- 粉紅香檳(Rosé):來源➀紅白基酒混合後二釀而成。來源➁釀紅酒前,為了濃縮顏色和風味,把黑葡萄去梗破果過程中流出的部分汁液移除,這些被移除的、略帶粉色的汁液,拿去釀成粉紅酒
- 白中白(Blanc de Blancs):由100%綠葡萄釀成,如Chardonny
- 黑中白(Blanc de Noirs):由100%黑葡萄釀成,如Pinot Noir、Meunier(去皮釀造,酒汁顏色就會淡如白酒)
- 特級園(Grand Cru):使用等級為特級園的村莊中所種的葡萄釀成(香檳特級園村莊總共17座)
- 一級園(Premier Cru):使用等級為一級園的村莊中所種的葡萄釀成(香檳特級園村莊總共44座)
- Prestige Cuvée(頂級混調):使用不同批次但品質最優的基酒混合後二釀而成
- 無氣泡香檳,酒標上會寫產區的名字AOC Rosé des Riceys或AOC Coteaux Champenois
不受寵的Meunier
釀造香檳的7種許可葡萄中,最常見的是Chardonnay、Pinot Noir和Meunier,前兩個品種名聲響亮,是釀酒葡萄界的寵兒,相較之下Meunier就沒那麼有名了,不有名也就算了,如果在一級園或特級園裡面種Meunier,釀出來的香檳酒,酒標上竟然因此就不能顯示Grand Cru或Premier Cru的字樣了,只能說香檳主管機關真是很偏心哪!
去年11月在米蘭一家氣泡酒吧El Büscia,我品到生平第一款100% Meunier釀成的黑中白香檳,由Michel Tixier酒莊釀造,堅果的香氣和風味濃烈突出,跟Chardonnay或Pinot Noir釀的香檳風格截然不同,是換個口味的好選擇。這座酒莊雖然位於一級園的村莊Chigny-les-Roses,酒標上卻看不到Premier Cru的字樣,就是被Meunier葡萄給拖累的,但莊主沒把Meunier拔掉改種Chardonnay或Pinot Noir,只為讓酒標更好看一點,一定有他的理由。
從小農到大牌
香檳的生產者,主要有三種:
- 小農(法文是Récoltant manipulant,酒標上可能會寫著RM字樣)
- 合作社(法文是Coopérative de manipulation,酒標可能會寫CM)
- 酒商(法文是Négociant manipulant,酒標可能會寫NM)
小農自己種葡萄自己釀酒;合作社會使用會員(也就是葡萄農)種的葡萄釀酒,掛上合作社的品牌販售;酒商跟葡萄農買葡萄來釀酒,掛自家品牌出售。
產量而言,酒商香檳最高,小農次之,合作社最少。知名酒商香檳品牌像是銘悅(Moët & Chandon)、Dom Pérignon、Krug等,都已被納入奢侈消費品集團LVMH的旗下,這些酒商香檳,甚至可以說是集團香檳了。
集團香檳品牌的知名度高、送禮有面子,但品質和風味可能要買到同品牌裡比較貴的系列,才會比較好,基本款通常具有讓人一喝即忘的本事。小農和合作社的香檳比較物有所值,不過缺點是品牌多如牛毛,會讓消費者不知從何選起。如果你有固定買酒、值得你信賴的葡萄酒專賣店,那可以請他們推薦小農香檳。下次看到有酒展,也可以買票去參加,多品幾款,就知道自己比較喜歡哪個小農釀的香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