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Nebbiolo聊聊釀酒葡萄的前世今生

你喝過義大利的酒王Barolo和酒后Barbaresco嗎?倘若你對這兩種紅酒小有認識,或許應該知道釀酒的葡萄品種名叫Nebbiolo。但你知道世界上不是只有一種Nebbiolo葡萄嗎?而Nebbiolo葡萄最初又是從什麼時候?在哪裡冒出來的呢?今天我們就透過成就義大利酒王酒后的幕後功臣Nebbiolo,來認識一下釀酒葡萄的前世今生。

義大利酒王酒后
Barolo和Barbaresco都是地名,以地名作為酒名是承襲講究風土的法式釀酒傳統(我們耳熟能詳的布根地、波爾多和薄酒萊等酒名都是地名),這種傳統相信:將最適合某地風土的葡萄種在該地,自然就能釀出最好的酒。正因Nebbiolo葡萄最適合種在Barolo和Barbaresco,當看到「雙B」酒標時,就知道葡萄品種是Nebbiolo

父母不詳子孫滿堂

葡萄分為食用型與釀酒型,後者又再分為歐亞種Vitis vinifera和美洲種Vitis labrusca。當今市面上的葡萄酒,絕大多數都以風味優異的歐亞種釀成,風味差強人意的美洲種則因其抗病蟲害的特性,通常用來嫁接在歐亞種的下部為根。

屬於歐亞種的Nebbiolo,最早存在於世界上的紀錄是在13世紀,正因Nebbiolo的歷史如此悠久,要追溯其家譜有相當難度,科學家至今仍未能確定Nebbiolo的爸媽是誰。

但Nebbiolo倒是當了不少葡萄的爸媽,比方像東歐保加利亞的Rubin黑葡萄,就是由Nebbiolo和Syrah結合繁衍而來。由於Nebbiolo和Syrah都是歐亞種,它們的結合體在生物學上稱為種內雜交(cross)。(如果是歐亞種和美洲種雜交,則稱為種間雜交,英文是hybrid,在加拿大用來釀冰酒icewine的Vidal葡萄即為歐亞美洲hybrid。)

B葡萄的花粉授至A葡萄的花粉管中,形成受精卵,之後長成葡萄籽,A葡萄花的子房則長成葡萄皮和果肉,A和B就是這新葡萄的爸媽

雜交過程中的授粉可能隨風或由昆蟲接觸而成,也可以人工方式為之。Rubin葡萄就是1940年代在保加利亞一所釀酒學院的實驗室裡以人工授粉方式創造出的新品種。

關於Nebbiolo的「種種」

我們都知道義大利酒王酒后以Nebbiolo葡萄釀成,但你知道Nebbiolo還分成好幾種嗎?下方列出最常見的3種Nebbiolo中,酒王酒后又是以哪一種釀成的呢?

  1. Nebbiolo Lampia
  2. Nebbiolo Michet
  3. Nebbiolo Bolla

Lampia、Michet和Bolla是Nebbiolo最主要的複製品種(clone),複製品種彼此之間的特性儘管相似,但還是存在著細微差異。酒王酒后通常以Lampia或Michet複製品種釀成。

Nebbiolo內比歐露葡萄
Serralunga d’Alba的Nebbiolo葡萄通常是Lampia複製品種

至於複製品種是如何形成的?這我們得先從葡萄品種的繁殖說起。

如果有位葡萄農想把A園的Nebbiolo成功繁殖到B園,且希望B園葡萄的風味和特性都跟A園的一樣,那麼他得在A園剪下藤枝,種在B園,此為扦插法(cutting)。假若B園緊鄰A園,也可使用壓條法(layering):把A園的藤枝折彎,中間段壓埋入隔壁B園的土裡,將藤枝末梢露於土上,待該藤枝生根後,再截斷與A園原藤的連結即可。扦插法和壓條法運用無性生殖原理,可繁衍出特性與原葡萄一樣的新葡萄。(若取A園Nebbiolo的葡萄籽,種在B園中(有性生殖),長出來的新葡萄風味及特性會與原葡萄相去甚遠。)

而即使使用了扦插或壓條法,有時新種出的葡萄仍會因隨機突變(random mutation)的發生,而與原葡萄的特性有著細微差異,正是這種差異,形成並區分出了不同的複製品種。葡萄在無性繁衍的過程中,會產生或多或少的複製品種,而其中特性風味表現最優異者,最容易受到育苗所和葡萄農的青睞,而被繼續選用下去,可想而知,Lampia和Michet就是最受青睞的Nebbiolo複製品種。

至於Nebbiolo Bolla這個複製品種,曾經廣種,現已漸漸失寵。

葡萄酒風味深似海

既然每一種釀酒葡萄都有著數量不一的複製品種,而每一個複製品種又各有其特色,這就表示能影響葡萄酒風味的因素遠比我們本來以為的還要多得更多,真是學海無涯啊,而既已入海,就乾脆潛個過癮,別想隨便游個兩下就草率上岸。

與同在學習葡萄酒的你們共勉。

酒後勿開車 未成年勿飲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