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處逢生的義大利白葡萄酒Timorasso

跟很多其他義大利原生品種一樣,Timorasso也經歷過完全被遺棄的階段。

置之死地而後生

19世紀末20世紀初,一種來自美洲的害蟲–根瘤蚜,身長不到兩公釐,以吸取葡萄藤根的汁液為生,幾乎把歐洲釀酒葡萄藤給毀光,藤亡、無酒可釀,葡萄酒業損失慘重,隨後兩場世界大戰降臨歐洲,男人上戰場都來不及,誰還管葡萄園的事情?

二戰後,葡萄園和釀酒廠以極其緩慢的速度重新回歸運作。這時,歐洲藤苗嫁接在對根瘤蚜免疫的美洲藤根上的技術已漸普及,原地重新種回原品種,是可行的,但已經被外在變化嚇怕的葡萄農認為種植Chardonnay、Pinot Noir、Cabernet Sauvignon和Merlot等知名的國際品種,比較有市場競爭力和抗險力,所以紛紛拋棄原生種,種起了千篇一律的CPCM組合。

位在義大利西北部皮蒙區東南隅的托托尼茲丘陵地,曾經是綠葡萄Timorasso的家,在根瘤蚜和兩次大戰的摧殘過後,托托尼茲也開始廣種國際品種以及比較好照顧的Cortese葡萄,一直到上世紀8、90年代,當地葡萄農漸漸意識到他們必須把腳下這塊土地的特色和主體性彰顯出來,於是國際品種和Cortese被拔掉,Timorasso回家了。

托托尼茲丘陵 Colli tortonesi

比1982年份波爾多更珍稀的Timorasso

Timorasso這種綠葡萄,全球只有義大利有種,而且只種在我上面講到的托托尼茲丘陵地和Monferrato(但前者為主要產區),正因如此,Timorasso釀的白酒,連很多義大利人也沒聽過。我有幸在2022年剛剛開始接觸葡萄酒時,就緣遇Timorasso,最近又透過友人,接觸到更多不同小農自種自釀的Timorasso,風味實在太美,不把心得分享出來,實在說不過去。

Timorasso葡萄果實小,甜度很高,釀出來的酒,酒體重、酒精度數也高,不過因為整體結構總是很平衡,酒精感從來不會強出頭,酸度高,但同樣不突兀。香氣方面,取決於葡萄園微氣候的不同,有些是Sauvignon Blanc的鵝莓芭樂,有些是Viognier的白桃杏桃,有些則像西西里火山酒,有明顯的礦物海鹹香,這些香氣一開始悠悠淡淡,愈仔細聞、愈加濃郁豐富,而且不論是哪種香氣主調,都總有一絲細微雅致的白花香襯底。酒性極其融潤而飽熟,高酒精加上豐富的香氣和風味通常容易走向張揚浮誇(對,Gewürztraminer,我就是在講你),Timorasso卻優雅得不得了。Vouillamoz、Harding和Robinson合著的《Wine Grapes》書中提到Timorasso常在未經木桶培養的情況下,散發出桶培的圓熟感,這點我真是再同意不過。

香氣風味豐富且酸度酒精都高的緣故,使得Timorasso非常耐陳,甚至因為這樣而有白色Barolo的美譽。隨著時間,Timorasso會慢慢冒出Riesling般的石油氣息,不過,石油氣息只是錦上添花,Timorasso即使一出品就開來喝,狀態也極佳,我認為一旦愛上Timorasso,沒從自家酒櫃一天開一瓶就不錯了,哪裡還陳得了?

小農精神

托托尼茲一帶,沒有朗格(Langhe)或經典奇揚地(Chianti Classico)的華麗酒莊和品酒室,只有質樸的農家小屋,帶你品酒的不是小農本人、就是小農的家人,他們講話直來直往,看你的眼神,誠懇中帶點距離。一如白花為Timorasso的香氣襯底,小農的眼神無論如何,也總有一股隱隱的自豪襯底。他們的確應該自豪啊,當年在不知未來會如何的情況下,勇敢地把國際品種拔掉,種回Timorasso,要不是他們,我們今天也沒有如此溫暖明媚且觸動心靈的Timorasso可品了。

義大利白葡萄酒 Timorasso
為了彰顯風土,近年,在托托尼茲丘陵地以Timorasso葡萄釀成的白酒,有了Derthona這個新名字,這是當地主要城鎮托托納Tortona的古羅馬名
酒後勿開車 未成年勿飲酒 Drink responsib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