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我上WSET二級課程時,在課本裡讀到最適合釀酒葡萄生長的環境就在南北緯30至50度之間,理由是這個範圍內的氣候(溫帶海洋、溫帶大陸、地中海)不過熱也不過寒。表面上看來,氣候是葡萄種不種得起來的關鍵因素,但我認為,「人」才是決定30到50度適合種植釀酒葡萄的主宰。
地處中亞的Sakartvelo(今喬治亞共和國)一般被視為是葡萄酒的發源地,早在8000年前就開始種葡萄釀酒,後來據傳腓尼基人把這項習俗和技術傳到希臘,再一路往西,遍及今天的西歐、中歐和南歐,這些地方的緯度就落在30至50之間。
後來,隨著新大陸的發現,歐洲移民把葡萄藤帶到南北美洲、大洋洲和非洲,使釀酒文化也在這些大陸開枝散葉,舉凡在美國加州、南美智利、澳洲紐西蘭和南非,恰好,釀酒葡萄也幾乎都種在南北緯30-50度之間的地帶,與其說這個地帶特別適合種植釀酒葡萄,倒不如說是歐洲移民只挑氣候宜人舒適的地方居住,而他們帶去的葡萄藤,為了方便照看,當然也就就近種下了。
於是,釀酒葡萄的種植地帶,在歷史上很長一段時間裡,大致跟歐洲霸權在全球殖民的足跡吻合。南北緯30-50度這個說法,假如抽掉人的因素,單論氣候,我認為並不成立,因為葡萄是一種生存力很強的作物,在極熱、極乾,土壤極貧脊的地方都能結實纍纍,甚至在沙地裡也能活,是人,決定了葡萄應該種在哪裡,然後,葡萄再憑藉自身強大的生存本能,去適應人為它們所選擇的生長環境。
熱帶寒帶葡萄酒
地近赤道的峇里島,近年也種起了釀酒葡萄,如果南北緯30-50度最適合種植釀酒葡萄,那麼位於南緯8度的這座印尼小島,想必相當不適合,但很顯然,事實並非如此,除了印尼之外,泰國、印度、越南、斯里蘭卡以及位於南美洲、同樣低緯度的祕魯巴西,釀酒業都愈來愈發達;而氣候跟上面這些國家完全相反的英國和加拿大(地理位置都高於北緯50度),在葡萄酒產製方面的地位也愈來愈重要。
當然了,葡萄或許哪裡都能種,但當今葡萄酒釀得好的地方,主要還是落在南北緯30-50度之間。不過,我認為,氣候依然不是造成這個現象的主因。南北緯30-50度的產區釀酒釀得好,是因為這些地方種葡萄釀酒的歷史悠久,隨著長時間的發展,不論在葡萄的選種、育種、種植和採收後釀酒的技術方面,比起一百年前,都有脫胎換骨的進步,而這些,也是人的作為,而不是氣候條件的賦予。
現今釀酒葡萄的育種技術已經厲害到可以依照氣候條件來「客製化」葡萄藤的特性,在少雨的地方,可嫁接抗旱型的藤根(rootstock),在多雨的地方,就使用抗真菌型品種(比方像PIWI家族的葡萄),抗寒抗熱的品種選擇之多,更是不在話下。
當地球上南北緯30-50度以外的地方也開始大量種植釀酒葡萄時,那些地方就不能再被視為是少數的例外了。關於釀酒葡萄適合種在哪裡的這個主題,我認為南北緯30-50度的氣候決定論已經過時,寫在葡萄酒教科書裡的資訊也應該要跟上腳步才是。
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