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酒軼事來兩滴-1

今天是星期五,來聊點輕鬆的話題吧。

葡萄酒當水喝

我有一對夫妻朋友,每晚開喝葡萄酒,每次最少一瓶,有時兩瓶。

我相信這世界上跟這對夫妻一樣每天喝葡萄酒的,絕對不在少數,而且一定有很多人喝的量比他們多得多,幾乎把葡萄酒當水喝。

而這種把葡萄酒當水喝的情況,從古代到中古時期的歐洲,可是司空見慣呢!

釀酒葡萄在當時已廣泛種植,但釀的酒主要還是歐洲人自己喝。那是個淨水設施不存在的年代,喝水動輒引發疾病,還不如喝葡萄酒,既能解渴,又能提供熱量。

飲用水
沒有乾淨的水可喝,就喝葡萄酒吧(Image by Ulrike Leone from Pixabay)

假如你是狂熱的葡萄酒迷,看到這裡,而羨慕起日日狂飲葡萄酒的古早歐洲人的話,我勸你還是別羨慕得太早。

當時的葡萄酒因為釀造技術拙劣,且保存條件不佳(玻璃瓶+軟木塞=17世紀的事),動輒氧化酸腐,與其說是喝葡萄酒,倒不如說是在喝醋。(葡萄酒癡的你,現在應該一點也不羨慕了吧!)

歐洲人就這樣喝醋一般的葡萄酒,喝了好幾千年。

Gaja葡萄酒
幾千年過後,葡萄酒才被裝進瓶子裡

地位分歧

這情況一直到14世紀,進入文藝復興時期,才慢慢發生改變。

當時在社會上地位較高、經濟條件較富裕的歐洲人,開始捨棄醋味葡萄酒,而改喝品質較佳的高級葡萄酒,這種葡萄酒源自法國布根地的西妥會修道院(Cîteaux Abbey),從原料到製程都講究得多,那完全是另一個世界的葡萄酒。

也就是在這段期間,歐洲許多啤酒釀造廠的技術提升,能持續生產品質穩定的啤酒,啤酒又比葡萄酒便宜,於是一般老百姓漸漸捨棄葡萄酒而改把啤酒當水喝。

後來進入大航海時期,歐洲強權紛紛在新大陸殖民,依然鍾情葡萄酒的歐洲上流社會人士,搬到新大陸後,因葡萄酒運輸不易,決定就地種葡萄釀酒,但少了布根地的風土與修士的釀酒精神,新大陸的葡萄酒依然醋到不行。

酒
葡萄酒無法像烈酒這樣開著放很久(Image by lisa runnels from Pixabay)

其他酒精飲料如蘭姆酒、威士忌、白蘭地等的興起,嚴重威脅到葡萄酒的地位,這些新興酒飲的酒精濃度動輒40-50%,比葡萄酒高出許多,耐擺放,不易變質變味,雖然太烈不好入口,但可加水稀釋(且高度酒精能將水中病菌殺死,喝了不會有拉肚子的問題),比喝葡萄醋好太多了。而除了酒精飲料之外,咖啡、巧克力和茶的出現,在提供能量、提振精神的同時,還不會奪走你的理智,也成了上流社會的飲料新寵。

這些飲料後來隨著產量增加價格降低,也漸漸從上流社會走入一般老百姓的生活中。

回歸原點

即使葡萄酒在文藝復興的那幾百年間並未從酒飲的選擇中消失,但在啤酒與烈酒的夾殺下,其地位已大不如前。

不過,在21世紀已經過了20多年的今天,葡萄酒卻仍在全世界各個角落飄散著芳香,且還是很受歡迎,之所以會這樣的原因無他,全要歸功於中古時期布根地那群用心種葡萄釀酒的修道院僧侶。(待續)

酒後勿開車 未成年勿飲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