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汁裡的糖和酵母作用之後產生酒精,這是葡萄酒釀造的原理。至於從葡萄採收到葡萄酒裝瓶的這整個過程,下方我以無氣泡紅白酒為例,一一為你解說。
內文目錄
1.葡萄採收(harvest)
每年秋天(北半球9-11月;南半球3-5月,全球暖化的緣故,北半球提前到8月、南半球2月的例子也有),葡萄成熟了需要採收,採收方式有兩種,機器和人力,機採通常用於面積大、較平坦的葡萄園,ㄇ字型的採收機從一整排葡萄藤上方開過去,採收機所到之處,葡萄就被採下來。人力採收的話,就是由工人用剪刀一串串把葡萄採下來。
2.篩選(sorting)
葡萄採收好,送進釀酒廠後會先秤一下重量,再送去篩選,通常是幾個人站在篩選台的兩側,輸送帶把葡萄一批批送上篩選台,站在兩邊的人就把從運送過程中被壓壞的葡萄挑掉。篩選耗時耗人力,通常只有品質導向的酒莊會篩選葡萄,也就是說,超市裡買到兩三百塊台幣一瓶的葡萄酒,使用的釀酒葡萄通常不會被篩選過,裡面難免有些是被壓壞或是提早氧化腐壞的。整批釀酒葡萄中若只有少量腐壞,這樣子釀出來的酒,經化學分析後,只要各項數據落在安全範圍內,就表示不會對人體造成危害,可以合法出品,不過,這種葡萄酒的風味會比較差,所以「葡萄品質」的好壞會直接影響到「葡萄酒品質」的好壞。
3.去梗去籽(destemming & deseeding)
現在,葡萄被送到去梗破果機(crusher-destemmer)裡面,這種機器運用螺旋形轉動的刀片,去除葡萄梗的同時,也把葡萄果實壓破。果實被壓破,葡萄籽就會掉出來,也一併去除。壓破果實的過程中會流出少量汁液,這種葡萄汁叫做free-run juice,純淨不含果肉雜質,量很少,有些葡萄酒只使用free-run juice釀造,可想而知這種酒的風味有多純粹、賣價有多高!
順帶一提,有些採收機本身就附帶去梗破果的功能,葡萄一採收下來,直接一併去梗破果去籽。
有些酒莊會在葡萄去梗去籽之後,使用昂貴的光學儀器來進一步篩選葡萄,這樣能確保選出來的每一顆葡萄都符合酒莊釀酒的要求,但只有經濟條件非常好的酒莊,像是美國加州的Opus One酒莊就有在使用這種儀器。
4.壓汁去皮(pressing & skin removal)
如果採收的是綠葡萄,要釀的是白葡萄酒,就會在這個時候把葡萄送去壓汁,壓到皮汁分離後,取汁棄皮。葡萄皮含有大量單寧,來自單寧的澀澀口感並不是白葡萄酒所需要的特質,所以葡萄皮必須在釀造開始前就去除。
但如果採收的是黑葡萄,要釀紅酒的話,黑葡萄皮上的單寧和深色色素(也就是花青素)是紅酒的重要元素,必須保留,所以會在釀造結束之後才壓汁去皮。
5.釀造(fermentation)
這個時候,已經去皮的綠葡萄汁被送進釀桶中,添加酵母後,開始釀造。
釀桶通常是不鏽鋼材質,酒汁溫度必須維持恆定,酵母才會乖乖工作,釀造也才能順利進行。而釀酒區通常沒有空調,所以釀桶上會安裝一種恆溫裝置,通常是在釀桶表面包覆著的冷卻罩,現在都能做到冷卻罩和釀桶一體成型了,所以外觀上看不出來。
釀造的時間通常幾天到幾個星期不等。
如果釀的是紅酒,帶皮的黑葡萄汁被送進釀桶,也添加酵母開始釀,釀期一樣幾天到幾個星期不等。
在釀紅酒的過程中,葡萄皮比較輕,就會浮到表面上來,形成浮皮層,英文裡叫cap,中文翻成「酒帽」(傳神又可愛)。為了讓葡萄皮上的單寧和花青素能均勻地分布在酒汁裡,釀酒師通常有兩種做法:
第一是在釀桶下方接一根管子 讓釀造中的酒汁流進管子裡,把管子的另一端從上方放進沒加蓋的釀桶裡,這個循環沖洗的過程會不斷沖破酒帽,除了能讓單寧和花青素更均勻分布在酒汁中,也能更進一步萃取更多單寧和花青素到酒中,這種方法叫倒灌法(pump over)。另一種做法是釀酒師從沒加蓋的釀桶上方,用一根長柄器具,把酒帽往下壓,此法叫壓帽法(punch down)。
不論是倒灌法或壓帽法,現在都已有自動化操作的版本了,很適合量產型的酒莊使用。
6.蘋果乳酸轉化(malolactic conversion)
這時候的葡萄汁已經釀成酒了,酒裡面含有銳利的蘋果酸,可能影響風味的平衡。釀酒師就會在酒汁裡添加乳酸菌,啟動「蘋果乳酸轉化」,把蘋果酸轉化成較柔順的乳酸。這道工序比較常使用在紅酒的釀造上,這是因為紅酒富含單寧,已經比較澀了,如果又含有大量蘋果酸,風味上口感上會酸澀到可能無法飲用的地步。而且蘋果酸會賦予葡萄酒一種青蘋果的氣息和風味,這種風格並不是紅酒所需要的。
不過白葡萄酒沒有單寧的澀,酸度強一點也沒關係,而且蘋果酸賦予的青蘋果風味在白酒中很常見,多多益善。當然啦,例外永遠存在,也還是有少數白酒釀完會進行蘋果乳酸轉化,這完全取決於釀酒師想釀出怎樣風格的酒。
對了,帶皮釀造的紅酒,在這時釀完後,就會送去壓汁去皮,把葡萄酒和葡萄皮分離開來,取酒棄皮。
7.釀後培養(post-fermentation maturation)
依照想要的風格,釀酒師會選擇要不要進行釀後的桶中培養(若不進行,就直接跳到下個步驟:酒汁混合)。培養桶的材質通常是橡木或水泥,如果是比較新的橡木桶,會釋放出香草醛和單寧到酒中,舊桶就比較不會了,但木桶無論新舊,都能透氣,會使酒汁產生微量的氧化反應。水泥桶則是不透氣,也「風味中性」,並不會釋放任何風味到酒中,因此水泥桶培養可說是佛系培養,不強加「外物」到酒裡面,讓酒自己培養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8.酒汁混合(blending)
使用多個葡萄品種釀成的酒款,在各個品種的葡萄都分別釀成酒之後,釀酒師會在這個階段將酒汁混合。而使用單一葡萄品種釀成的酒款,也會因為釀酒師想讓風味更加豐富,而對不同批次的酒汁進行不同的釀後培養。比方如果有一款紅酒是使用100% Pinot Noir葡萄釀成的,但其中一部分的酒汁,釀酒師拿去放在新橡木桶中培養,另一部分放在舊橡木桶中培養,在現在這個階段,釀酒師就會依照他想要的風格,按照特定的比例把酒汁混合起來。
9.澄清過濾(clarifying & filtering)
裝瓶前,必須先把葡萄酒中的雜質給去除,有些雜質只影響美觀,有些則可能會影響到葡萄酒的品質。先澄清:添加一些物質到酒中,利用正負極相吸的原理,把雜質吸附起來。再過濾:吸附後會形成較大較重的化合物,下沉到桶底後去除。
舉例來說,紅酒中含有一些酚類雜質,可使用蛋白質加以吸附,蛋白質可能提煉自豬皮、魚鰓、雞蛋、牛奶、馬鈴薯或豆類等等。用豬皮魚鰓蛋白澄清的葡萄酒是葷食葡萄酒,用雞蛋牛奶蛋白澄清的是蛋奶素葡萄酒,至於用馬鈴薯豆類蛋白澄清的葡萄酒,則是純素葡萄酒。
白酒方面,經常使用PVPP這種化學物質或活性碳來吸附氧化型白酒的褐色色素,讓顏色看起來更明亮一點,賣相更好。
10.添加二氧化硫(adding sulfur dioxide)
接下來,釀酒師會往酒汁裡面添加二氧化硫,這是為了要防止葡萄酒氧化變質。
在這裡我要解釋一下,很多人可能看到添加二氧化硫就覺得葡萄酒好不天然,不能喝了,但其實二氧化硫是廣泛添加在食品中的抗氧化劑,堅果、果乾裡面都有,法定範圍內的用量,基本上對人體不會造成危害。但要注意的是,二氧化硫是一種過敏原,會引發氣喘反應,所以二氧化硫過敏人士要特別小心。
11.裝瓶(bottling)瓶中培養(bottle maturation)
葡萄酒裝瓶封瓶後,有些會直接上市,有些則會繼續放在酒莊的酒窖裡進行瓶中培養 一段時間之後才上市。
以上就是從葡萄採收到葡萄酒裝瓶的整個過程,希望你對葡萄酒釀造的疑問,在這裡得到了解答。如果你還有其他葡萄酒方面的問題,都歡迎留言給我。
__________
[影片版]👇